作者:實驗室專員 來源:小黄鸭福利导航 2025-11-21 09:14:09
食用植物油是小黄鸭福利导航日常生活中的食材,而其核心成分甘油三酯能直接影響油的營養價值、穩定性和風味。近年來,隨著人們對食品質量與安全的關注日益提升,對食用油中甘油三酯組成的精準分析顯得尤為重要。2024年發布的《GB/T 44614-2024 糧油檢驗 植物油中甘油三酯組成的測定 高效液相色譜法》,為油脂成分分析提供了技術依據。
本文依據GB/T 44614-2024,采用高效液相色譜(HPLC)-蒸發光散射檢測(ELSD)/質譜(MS)聯用技術,結合市售植物油實例,對甘油三酯進行分析及等效碳數(ECN)鑒定。
一、為何選擇HPLC-ELSD方法分析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不具有紫外吸收或熒光特性,傳統UV檢測器檢測靈敏度低。而ELSD檢測器對非揮發性物質具有高靈敏度,且響應值與樣品濃度呈對數關係,非常適合甘油三酯這類化合物的檢測。此外,HPLC能夠實現複雜混合物中不同甘油三酯的有效分離,結合等碳數規則,可對樣品中不同碳鏈長度的甘油三酯進行歸類與識別。因此,HPLC-ELSD成為分析甘油三酯組成的常用方法。
二、甘油三酯ECN的質譜鑒定
甘油三酯的ECN是綜合其碳鏈長度與不飽和度的關鍵參數,決定了其在反相LC中的洗脫順序。利用LC-MS進行ECN評價,首先通過LC根據ECN值對複雜樣品中的甘油三酯同分異構體進行高效分離,進而通過MS準確測定各色譜峰對應甘油三酯的分子量與碎片信息,實現對其碳原子總數(CN)和雙鍵數(n)的精準鑒定。
三、實驗方法
根據GB/T 44614-2024《糧油檢驗,植物油中甘油三酯組成的測定,高效液相色譜法》方法分析。實驗儀器為配置ELSD檢測器的小黄鸭福利导航EClassical 3200L UHPLC係統和MS² Vertical 9100液質聯用儀。


色譜條件色譜柱:SinoPak C18 (4.6 × 250 mm, 5 μm,訂貨號:31110109)
流動相:異丙醇(A)與乙腈(B),梯度洗脫
流動相梯度:0-14 min 20% A,14-35 min 20-70% A, 35-40 min 70-20% A,40-50 min 20% A
流速:1.2 mL/min進樣體積:10 μL
柱溫:45℃
蒸發光檢測器參數:蒸發溫度80℃,霧化溫度55℃,載氣流量2.5 L/min
質譜參數離子源模式:正離子模式(APCI+)
采集範圍(m/z):300~1050
四、結果與討論
甘油三酯是天然植物油中的主要成分,花生油中的甘油三酯含量約為98%,大豆油約為97.9%,菜籽油約為96.8%,玉米油約為95.8%,橄欖油則為93.3%。花生油中甘油一酯、二酯含量較低,而甘油三酯含量較高。因此通常檢測的是甘油三酯的含量。
1、植物油樣品中甘油三酯的分析
在文中所示色譜條件下,大豆油和花生油分別與油酸甘油三酯標準溶液以及甘油三酯混標溶液的疊加色譜圖如圖1和圖2所示,顯示出良好的分離。

圖1. 大豆油樣品與油酸甘油三酯標液以及甘油三酯的混標溶液的疊加色譜圖

圖2. 花生油樣品與油酸甘油三酯標液以及甘油三酯混標溶液的疊加色譜圖
甘油三酯是天然植物油中的主要成分,花生油中的甘油三酯含量約為98%,大豆油約為97.9%,菜籽油約為96.8%,玉米油約為95.8%,橄欖油則為93.3%。花生油中甘油一酯、二酯含量較低,而甘油三酯含量較高。因此通常檢測的是甘油三酯的含量。
2、甘油三酯的等效碳數的質譜鑒定
食用油的主要成分為三脂肪酸甘油酯(又稱甘油三酯),其結構由一分子甘油與三分子脂肪酸通過酯化反應形成。甘油骨架具有明確的手性結構,其中三個羥基分別位於sn-1、sn-2和sn-3位。在天然油脂中,sn-2位通常連接不飽和脂肪酸,而sn-1和sn-3位多連接飽和脂肪酸。根據脂肪酸在甘油骨架上的分布差異,甘油三酯可分為三種類型:aaa型、aab型(包括aab與aba兩種空間異構體)以及abc型。其中,a、b、c代表不同種類的脂肪酸。aaa型表示三個脂肪酸完全相同;aab型表示有兩個相同的脂肪酸;abc型則表示三個脂肪酸均不相同。
在質譜分析中,由於從甘油骨架的sn-2位斷裂一個脂肪酸所需能量高於從sn-1或sn-3位斷裂,因此可通過APCI質譜圖中碎片離子峰的強度與質荷比規律,判斷甘油三酯的相對分子質量及其脂肪酸組成。在特定實驗條件下,甘油三酯的APCI質譜圖中通常會同時出現強度較高的準分子離子峰 [M+H]⁺和失去一個脂肪酸形成的碎片離子峰 [M+H−脂肪酸]⁺。通過比較不同碎片離子峰的相對強度,可推斷被斷裂的脂肪酸在甘油骨架上的具體位置(sn-1/3或sn-2)。
為進一步確認保留時間與等碳數的對應關係即甘油三酯的色譜保留時間,將單四極杆質譜檢測器聯入色譜係統。樣品經色譜柱分離後,通過三通分流:一路流入ELSD,另一路進入MS。利用分流閥調節兩路流速,使柱後流出物以接近1:1的比例分別進入兩種檢測器。通過APCI正離子模式下的準分子離子峰與碎片離子峰判斷甘油三酯的脂肪酸組成與位置分布,並證實了甘油三酯的保留時間隨著ECN的增大而增大,在某ECN的出峰段能夠檢測到對應ECN的甘油三酯組分,顯示了ECN定性方法的可靠性。如圖3中二亞麻酸亞油酸甘油酯(LiLeLe),準分子離子峰[M+H]+為875.8,而碎片離子峰[M+H-脂肪酸]+有2個,分別為595.2和597.3,兩者相差280.6和278.5,因此可以判斷sn-1或sn-3位為Le(亞麻酸278.43)或Li(亞油酸280.44)。


圖3. 大豆油甘油三酯(二亞麻酸亞油酸甘油三酯LiLeLe)TIC圖
五、總結
本研究采用HPLC-ELSD/MS聯用技術,成功對植物油中的甘油三酯進行了分離與鑒定。結果表明,該方法能有效解析甘油三酯的組成,並通過質譜數據驗證了等效碳數(ECN)與色譜保留行為的對應關係。本方法可靠、高效,為植物油的質量控製與真實性鑒別提供了實用分析手段。